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0篇
  免费   441篇
公路运输   2828篇
综合类   2160篇
水路运输   1446篇
铁路运输   838篇
综合运输   19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西韩城际铁路沿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场地开展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实测最大自重湿陷量为46 mm,仅为室内压缩试验计算值的0.23倍;湿陷土层厚度15 m,除Q;黄土全部具有湿陷性外,Q;上部黄土亦具有湿陷性;地表水自然入渗深度超过50 m,浸润角约为40°,浸润范围约为浸水试坑直径的1.7倍。对现场实测值和室内计算值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黄土结构未完全破坏之前,发生过湿陷的土体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可能再次湿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适配于螺旋桨的船尾线型+泵喷推进器”构成的船舶泵喷推进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的实船快速性预报新方法。[方法]以某大型水面船舶泵喷推进系统为对象,通过神经网络学习典型推进泵的推力系数图谱曲线,综合运用船-桨配合时的K_(T)-J曲线和船体-喷泵配合时的推力特性曲线,建立“仅需船舶阻力曲线就能实现船舶泵喷推进系统实船快速性预报”的新方法,并基于船模阻力试验、泵喷模型敞水试验及船体-泵喷自航试验的测量换算结果对实船推进性能的预报结果开展精度校验。[结果]校验结果表明:在航速18~30 kn范围内,船舶泵喷推进系统的自航转速、推力和功率的预报误差可控制在5.4%以内,其中设计航速附近的误差甚至小于2%;船体-泵喷的相互作用程度介于船-桨与船体-喷泵之间且幅值相对较小,推力减额系数为趋向于0的极小值,故船舶泵喷推进系统是介于桨轴推进系统和喷水推进系统之间的产物。[结论]该预报方法有利于提升船舶泵喷推进系统实船快速性预报的能力,可为新型舰艇泵类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区铁路路堑边坡常出现滑塌现象,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需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本文以某铁路滑塌路堑边坡为例,根据现场调查、地质水文资料,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剖析路堑边坡稳定性及滑塌机制,并对引起边坡滑塌的因素制定针对性整治措施。结果表明:连续降雨以及长期排水不畅会导致地层性质减弱、滑动面下移,将诱发加固边坡发生二次滑塌;为减少对既有边坡防护的扰动破坏,对二次垮塌边坡挡护进行合理加固补强亦可满足边坡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预制拼装桥墩体系(Pre-fabricated Concrete PierSystem, PCP)抗震性能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为加快PCP在中、高烈度等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设计、施工与建造,首先综述了PCP节点连接的接缝形式、连接构造类型及典型工程示例,指出了PCP常用3种接缝形式和6种连接构造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其次,系统地梳理了PCP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连接条件下PCP的抗震性能,明晰了现有PCP抗震性能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最后,详细地论述了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研究前沿,探究了耗能延性构造的设置、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新型装配式节点构造设计以及新型混合预制桥墩体系的提出等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通过对装配式节点的合理设计以及薄弱区域的预处理,预制拼装桥墩体系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原则。然而PCP在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以下关键问题:PCP既有节点连接方式、体系和改进措施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亟需归纳;新型节点连接方式、新体系和新型改进措施亟待提出,相关抗震性能有待验证;既有和新型PCP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尚需完善;适用于复杂恶劣环境的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施工标准亟需制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坡道米轨(齿轨)有砟轨道结构稳定性,通过建立米轨离散元和有限元轨排模型,分析该结构在不同坡度条件下道床阻力变化及在荷载作用下轨排纵、横向稳定性。研究表明:(1)受轨枕与道床之间正压力减小和道砟颗粒之间接触减弱的共同作用,随着坡度增大,轨枕道床纵、横向阻力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轨枕与道床间正压力的降低幅度;(2)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大,在纵向制动荷载作用下轨枕位移显著增大,且有砟道床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3)综合考虑轨枕位移及有砟道床整体稳定性,建议米轨有砟轨道最大坡度不超过500‰;(4)在温度荷载及制动荷载作用下,为保证米轨铁路曲线段的横向稳定性,在坡度为250‰时,无齿轨段曲线半径≮700 m,有齿轨段曲线半径≮600 m。  相似文献   
7.
Reducing traffic volumes and CO2-emissions from freight transport has proven difficult in many countries. Although the increasing suburbanization of warehouses is seen as a relevant land use tren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ir impact remain scarce. This study uses real data in modeling transport, costs, environmental and modal effects from warehouse relocations around Oslo and Trondheim (Norway).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Oslo, traffic performance (ton-km), CO2-emissions, and transport costs increase following warehouse suburbanization. For Trondheim, transport performance and CO2-emissions increase less, while transport costs decrease marginally. We conclude that specific case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y and trade pattern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 and direction of effects, and expect that common concomitant developments (warehouse central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would lead to more pronounced results. Our findings confirm some, but challenge other, findings from the relatively scarcely literature available. Finally, the study's more general insights and observations can help advance similar analyses beyond Norway.  相似文献   
8.
Fully autonomous vehicles (AV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siderably change urban mobility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simulates potential AV operating scenario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GTA), Canada, and assesses transport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on a regional level. For each scenario, the base capacities of certain types of road links are modified to simulate the theoretical increase in throughput enabled by AV driving behavior. Another scenario examines driverless parking operations in downtown Toronto.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d attractiveness of freeways relative to other routes leads to slightly increased average travel distance as vehicles divert to access higher capacity road links. Average travel time is found to decrease by up to one-fifth at the 90% AV market penetration level. Concurrently, localized increases in congestion suggest that proact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will be needed to mitigat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AV adoption,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induced demand for personal automobile travel.  相似文献   
9.
研究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头时距对不同CACC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进而为CACC车头时距设计提供参考. 应用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作为手动车辆的跟驰模型,PATH真车实验标定的模型作为CACC车辆的跟驰模型. 基于传递函数理论,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关于CACC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 分析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所需满足的临界CACC比例与CACC车头时距的解析关系,提出随CACC比例增加的可变 CACC车头时距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下,CACC车头时距随CACC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避免取值较大影响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提升;当CACC比例大于35%时,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CACC真车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马来西亚ETS米轨干线动车组的运行线路及运用环境情况,着重分析了车辆主要技术特点及总体性能参数,详细阐述了其主要机械、电气系统与转向架等的设计方案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